诗属什么五行属性?

纪林儿纪林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古代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划分为五类,叫做“五行”,用它们来象征和比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以及人的性格和心理等诸多方面。“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其中,金代表坚固、刚毅、果断、猛烈;木代表柔韧、灵活、清新;水代表智慧、冷静、沉着;火代表激情、热情、进取;土代表忠诚、厚诚、诚信。

事实上,“五行”不仅用来象征人和事物,而且还用于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礼记·乐记》中说: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喜怒哀乐,动于中则发于声……是以君子慎首歌焉。” 这里的“心”相当于现在心理学中的“情绪”,“乐”相当于现在的音乐,而“歌”则是带有旋律的诗。这里的“起”,是感情产生出来的意思。

所以,我们可以说,诗歌起源于人类的情感活动。因为人的情感是可以分成喜、怒、哀、乐等具体类型的,所以诗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诗歌,都是源于我们的情感活动的。

这种理论可以追溯到孔子在《礼记》中的论述: “志有之‘生民始叫’(人生下来就会哭),曰‘兴于诗’,曰‘立于礼’,曰‘成于乐’,谓‘人之所以为人者,其情伪(伪通伪)无他,惟礼与乐而已矣。’” 也就是说,人在婴幼儿时期便具有了情感的能力,这种情感最初的表现就是哭。但是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于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用语言表达情欲,从而进入第二状态——欲望阶段。在欲望的驱动下,人们去努力获取所需要的东西。当所求不得时,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并发出抱怨,这即是第三状态——愤怒。

如果得不到的东西得到了补偿,或者怒气得到发泄,那么心情就会恢复平静,这时就回到了第四状态——喜悦。随着喜悦情绪的增加,人便会通过诗歌歌唱、或通过舞蹈释放内心的愉悦之情。这样,人便完成了感情的循环过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舞之足蹈之……” 这就是中国古典美学中“诗言志”“歌永言”“诗可以怨”的理论来源之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