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刻翡翠?

夏侯俊媛夏侯俊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2.古人在什么时代有“刻”和“雕”的区别的,汉代以前没有,因为玉琮王这样的礼器是整体雕琢的(也是现在能发现的最古老玉器)。到了汉唐才有所谓“镂空雕刻法”,也就是在玉料上钻孔,再用锯子锯断的方法来制作玉器。这种方法做不了浮雕,自然更做不出刻痕。

3.如果这个问题是在讨论现代工艺的话,那答案就简单了——机器压钻(又称打孔)加电锯,方便快捷效率高。 不过题主的问题似乎不是这个意思……

4.古人有没有雕刻技术不好说,但是用“刻”字来描述今天的玉雕工艺是不合适的。 “刻”字本义是指用刀削,引申指用刀凿、用刀划线等等。这些用刀的操作,都可以用在玉石加工上,所以“刻”字用来描述今天传统的玉石雕刻工艺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古人根本没有“雕”的概念。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雕”字: “虫,曲茎也”——指植物枝干弯曲的样子; “鸟,长尾羽之总名也”——指鸟类; “犬,毛饰犬也”——狗身上有一圈一圈的毛发;

“豕,猪也。四腿足短,不能站立——指猪;

“鼠,穴居之鼠属也”——指老鼠。 可见“雕”字的原始含义跟鸟或动物的羽毛、骨骼等外形有关。用在玉石加工方面,最早可能指的是用刀具雕琢出类似动物形状的玉器(不是现在的雕花玉器)。

后来“雕”字引申出了雕刻的意思——“刻”是指用刀在石料或者木材等材料上切削,而“雕”则是剔掉材料上的多余部分。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用“刻”的字形演变来看,它是从象形文字发展来的,保留了不少象形的特征。比如“司”(指“司”字下面的一横表示用手拿刀)、“辛”(指“辛”字上面的“十”字表示用刀割裂)等字,都保留了切割的动作。 而用“雕”的字形演变来看,它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符号化文字。除了表示雕刻之外,已经没有多少其他引申义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