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生肖是什么生肖?

权枫猋权枫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午流注”是古代中医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间的方法,把一日分为十二辰,从子时开始到午时结束,每个时辰都是八个字,而每一个字都和五行为应。 那么什么是五行呢?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它们有着不同的特性。比如“水曰润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生厚载、金曰从革”等等,这是古代哲学对万事万物的认知。 用现代的话解释就是说:寅时(3~5点)气血流入胆经;卯时(5~7点)气血流入肝经;辰时(7~9点)气血流入胃经;巳时(9~11点)气血流入脾经;午时(11~13点)气血流入心经;未时(13点至15点)血液流向小肠经;申时(15~17点)血液流入膀胱经;酉时(17~19点)血液流向肾经;戌时(19~21点)血液流向心包经;亥时(21~23点)血液流向三焦经;子时(23点至1点)血液流向胆经;丑时(1点到3点)血液流向肝经;寅时(3点至5点)血液流向肺经。

我们古人把一个周天分为24个穴位,每两个相间的穴位对应一天中的24个时辰。所以,你查一下这个表格,就可以知道不同时辰的五行属性,以及对应的器官和颜色的关系。 这里我给大家列了一个简单表单,方便大家查阅: 根据上面内容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因为在“子午流注”中,“未时”属阳经,“申时”属阴经,而“阴极生阳”,也就是说,在阴阳交替之时(申时),一日的阳气达到了极盛的时刻,此时阴气开始滋生,到了未时,则是一天之中阴阳平衡状态。

因此《黄帝内经》中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就是指掌握自然界的规律,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行事。 当然,这并不是让现代人去遵循古时的一日三餐的时间点。而是让我们把握一个大方向,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做到“天人合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