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夏日代表什么生肖?

兰璟莉兰璟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十二生肖这种纪年方式时已经考虑到季节更替的问题了。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朝始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周武王伐纣的封神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我们现在所说的农历正月实际上指的是夏历十二月。也就是说,从夏朝开始,一年的开始就是正月的满月,而腊月则是岁尾的最后一个月。

我们知道农历是包含节气这种重要元素的(公历没有),因此每个月都有“节气”和“中气”。在月首和中气的十天被称为“上旬”“中旬”“下旬”。其中每月初一开始的第一个节气被称为“节气”,比如立春、雨水等;而月中出现的节气则称为“中气”,比如惊蛰、春分等等。 这样,一年就被分成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分别对应着一种气象特征。由于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这里都是春季和夏季,每年会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节气上是冬季。于是我们的先人就根据这二十四节气的特点给每个节气配上了动物象征。

子鼠、丑牛、寅虎…… 下面我摘录一段百度百科关于“十二生肖”的介绍: “用十二种动物来比喻十二个月中各个节气的时间特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 这段话指出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通过节气来划分月份并赋予其相应的动物象征。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等节气名称就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节气有一半都出现在农历六月以内!而农历五月则有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

我查了一下农历五月的节气和小满、芒种、小暑和大暑之间并没有间隔一天!这就导致了农历四月和五月有四个节气重合的情况出现! 这种情况在我们现在所用公历当中是不会出现的——我们的公历是以太阳为指标制定的,不考虑月亮周期,自然不会出现四月和五月重叠的情况。然而这种情形在古代是经常出现且被古人记录下来的。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古代的四月和五月存在重合,并且这两个月所对应的节气大多在夏天。

所以我上面说“夏至冬至立春立秋”这样的节气顺序其实是古书错误记载造成的歧义。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春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小寒之后迎来立春,立春之后迎来下一个循环的春分…… 上面的排序当中夏至冬至大寒小寒属于阴历腊月(农历十二月),属于冬天。立春后逢春分,惊蛰之后才是卯月(农历二月),而立夏则在阴历四月或者阳历五月。可见古代先人在编制农历的时候已经把季节的变化考虑在内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