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桃源在哪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描寫。這裡的桃是桃花,不是桃子。 “武陵人捕鱼為業,缘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鲜美,落英繽紛。”
桃花源記》晉代文学家陶渊明所作。 文中提到的“桃花林”在現今哪裡? 《桃花源記》成文於東晉太元十四年(389),這時候東晉剛剛統一了江南,國力漸盛。文獻記載當時有五穀豐登、百獸豐饒之譽。所以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林應該是有據的可信的。 那麼這個地方就在江南一帶。我猜是在今江西南昌或者長沙附近。 因為《桃花源記》中提到了魚,又說漁者“緣溪行”,可見是一条溪流,而且是可以順流而下進行的。所以我覺得是南昌的可能性大一些,因為南昌市有撫河和昌江兩條河流。而長沙則沒有符合要求的溪流。
可是如果按漁者循着溪水而行來找尋桃花源的话,那麼他的船最終應該可以抵達一个港口,那里有陸路可以通往桃花源。這樣一來就離開了桃花源隱居的本意。所以我又認為桃花源應該不是在南昌。 那麼就只有湖南的湘西州和常德可能了。
湘西州的永綏縣和泸溪县接壤的地方有一片桃花林。而且古來就有“沅水貫黔川,橫亙湘黔界。山峻沅河水,石險車难行……”的記載。這里正是桃花源記中所謂“奇山異水”的典型代表。但是這裡自古就有桃花源,並不是由於陶淵明的文章而著名。唐宋時期詩詞中有不少詠歎桃花源的作品。北宋蘇軾甚至說「吾於武陵桃花源列為第一」;南宋朱熹說「武陵源是堯舜之乡……若武陵源全不為人知道,只如少陵所云窮峽中,豈非天下之勝境乎!」
然而到了明代,桃花源卻突然湮沒不彰了。 這是因為唐代以降,沅水沿岸開發程度加劇,森林開始被開墾,水源遭受污穢。使得水源地變得貧瘠,民風日下。唐末王璠撰《桃園仙洞記》對此有傳奇的描述。 由此可知宋代諸多文人有詠桃花源之作,只是這裡已不再是眾所謂的桃花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