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多少个色?
“色”在翡翠的名词解释中,是指所有具有颜色和颜色的变化及调子和浓淡的变化。 但实际上,我们观察一块天然翡翠的时候,所看到的所谓的“色”,其实是有一定条件的,那就是这个“色”必须是自然形成的,也就是在地质作用的过程中,由外界带入翡翠内部的色素颗粒经长石棉的渗透、沉淀而形成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色”是后天形成,均匀分布的,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例如各种矿物晶簇中的色彩。 这种在自然的选择下生成的色,称为“天然色”或“原生色”。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绝大部分的翡翠都是经过人工开采加工的,即所谓的“次生色”,因为其是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产生的,所以又被称为“人工色”。它包括两部分:
1. 是由于地质运动造成岩石出露地表,在风吹日晒的过程中发生风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晶体失去外壳的包裹而裸露出来,这些裸开的晶体表面经常受到生物的侵蚀,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2. 是人工开采玉石后,对石材进行去皮、洗矿等工艺处理时,一些泥土或者矿物质融入翡翠内部而产生的色调变化。
对于上述两种色彩的划分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时候是很难区分的。例如一块原石可能被一层风化的皮壳包裹着,在剥离了这层皮壳之后,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种与原来不同的颜色,这就是由于风化作用导致矿物颗粒发生了颜色改变。而对于人工开采过程产生的次生色,往往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色泽的变化来找到痕迹。 如果我们将天然色和人造色用肉眼进行区分,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如果要具体地分辩每个颜色的细微差别,则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设备才行。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就是用染色剂涂抹在需要鉴别的地方进行染色,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进而判断是天然还是人造,这是目前鉴定机构常用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