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断开的原因?

申利申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个案例,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2019年10月底,双汇发展(000895.SZ)发布了对万洲国际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的免职通知。起因是万洲国际在采购美国进口肉产品时,未能按期支付货款约4亿美元,产生违约行为并产生了争议。

对于一家市值高达三千多亿港元的国际大型企业而言,4亿美元的欠款看似并不多,但问题在于,这4亿美元货款是万洲国际向供应商借款之后支付给供应商的,相当于万洲国际欠了供应商4亿美元,而供应商则是双汇发展的全资子公司。

所以,双汇发展为了维护公司利益,要求万洲国际清偿相关款项。然而,万洲国际的财务状况确实比较糟糕,截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上升到73%。公司账面上虽然有钱,但是被大量用于购买海外资产和偿还外债,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来偿付国内子公司(双汇发展)的应付款项了。 如果此时双汇发展与万洲国际进行对等抵押担保,那么双方都面临资金周转难题;如果双汇发展向万洲国际提供现金支持,那么势必会导致双汇发展自身现金流恶化。于是,这场“债务危机”最终无疾而终……

我曾经供职于的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这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由上下游业务模块组成的,上游业务模块由集团公司直接运营,下游业务模块则由集团公司的各个分公司负责经营。

由于行业整体下滑,下游业务的销售收入急剧下降,到2016年底,某个分公司出现亏损,并且亏损额越来越大。经过努力,该分公司终于在2017年实现了盈利,但利润总额不到200万元。按照公司的规定,一个事业部(分公司)出现净利润低于200万元的情况,就必须停止该业务模块的运营,因为继续投入产出比将明显不合理。

于是,当年度该分公司就被关停了。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关闭一个分公司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善后,尤其是如何处理该部门留存的存货。该库存物资价值将近2亿元,如果处置不当,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分析了各种方案之利弊后,管理层最终还是决定遵循“市场优先的原则”,即按照市场价格卖出库存物资,以实现资金的快速回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批物资的销售信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很多客户都主动找上门来洽谈供货事宜,结果没多久,这笔生意就做成了——不仅全部售出,而且价格还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这就是市场力量的强大之处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