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茶壶有几眼?
茶壶的“眼”也就是“气孔”,气孔的孔眼大小,用只数来计算,称为”只眼“。过去,宜兴当地把气孔称为“眼”,但“只眼”这种说法不知从何而来,有“气孔只数”和“只眼只数”两种记法。
茶壶的气孔大,壶盖不易密封,茶水容易变味;气孔太小,则壶身变重,“闷泡”难透。所以气孔太大或太小都不好,而只眼适中,则泡出来的茶水口感会极好。从美学角度而言,只眼大小又决定了泡茶时的汤色,只眼太大,茶汤易浑浊,只眼太小,茶汤则颜色过于昏暗。只眼大小与色泽有着微妙的变化。
清康熙朝时期的紫砂壶只有1眼,气孔小且孔圆;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有2只眼,直径在0.4公分以下,只眼小,壶壁厚,质地紧密;道光时期,气眼逐渐变大,一般有3只眼;同治、光绪年间,只眼进一步加大,大多为5只眼;民国后,茶壶装饰讲究,造型美观,气眼在逐渐变大的基础上,变得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到了今天,紫砂壶制作讲究天然趣味,只眼的大小、多寡都是随性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