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为什么在成都?

吕昱澜吕昱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老杜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成都度过,而且死的也成都,所以就把他葬在了成都。 老杜的人生其实就很能代表唐朝的文学特点,他小时候的生活是相当优越的,而且有非常好的家教,从小就是一个神童一样的存在。14岁就考中了秀才,不过后面几科都没考上,但这不影响他出名。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也就是老杜出生第二年,他爹就被封为奉议郎,所以这个时候老杜家还是挺有钱挺荣耀的。但好景不长,过了十年,安史之乱爆发,老杜家就衰落了。

这时候的老杜人生态度还比较高调,《壮游》里写的“曾骄杨恽夸才力,岂信人间更苦难”,就表明了虽然时局动荡,但老杜仍自视甚高。 不过后来的日子越来越惨,流亡到了蜀中,在蜀中做了几年官,又逢战乱,就再次流亡,最后定居浣花溪,也就是现在的杜甫草堂。

老杜死的时候穷的要死,也没钱办后事,还是朋友张献甫出钱把他安葬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 而老杜最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就是写于他在成都的这段时期,全诗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受冤枉! 手种桃李非吾志,地属他人总是空。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先帝)玉座凄凉今寂寞,饰棺刚及死人肩。 诚知此恨人间有,但恐吾身未陨灭。 半衰宦海犹悲辛,一放文场还饱暖。 莫叹平头旧百姓,应嗟白骨向谁言? (若言幸甚何须泪,君不见管鲍贫时的交情吗)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行木末光离奇,人立寒烟翠朦胧。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我欲乘桴泛沧浪,尔曹翻覆勿相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