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荣书法好吗?
个人认为一般,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 先看一下他的简历: 赵翼(1727~1814)清代诗论家、诗人。字云崧,号瓯北,又号梅塘。江苏阳湖(今常州武进区)人。乾隆时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曾参与编修《明史》;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画》、《瓯北诗集》、《檐曝杂记》等,其中《陔余丛考》对中国古代文史知识的整理有重要意义。 他本人对书艺的研究也很深入,著有《书画录》八卷和《题竹》一卷,后与《瓯北诗话》合刊行世。 下面再来看看他关于书法的评论: “学书之法,非善悟不能得之。汉魏以来,人尚清劲,晋代最称风流,王羲之云‘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是也……唐人初学右军,以瘦硬为先……” ——摘自《瓯北诗话·卷四》“杨凝式” 这段话出自他所著的诗话著作《瓯北诗话》,是评价五代时期大书法家杨凝式的生平创作及书法风格。 从这段文字来看,他对书法的认识还是很精到的——魏晋书法的风韵是“清劲”或“风流”,而唐朝人初学王羲之一开始追求的就是“瘦硬”的风格。但是,接下来他的论述却是大错特错!
第一,他认为“清劲”是汉魏时期的书法风尚而不是汉代、晋代的风格特征。 第二,他说王羲之的“清劲”在于其作品具有“低昂芙蓉”的特点。其实,这里的“低昂”并不是指一种姿态的变化,而是说王羲之为字结体时,字内部分布均匀,点画之间彼此呼应配合默契,整体看起来自然和谐、疏朗俊逸而非拘束呆板。所以,“低昂”指的是书法在结字方面的特点而非姿态。这句话其实是将“清劲”的概念给混淆了,甚至曲解了王羲之所崇尚的风格——“插花舞女”形容的不是一个字的姿态而是整个书法作品给人的视觉效果。
第三,他说唐代初期的人学习王羲之的作品最先追求的便是所谓的“瘦硬”风格即“初唐尚法”。这个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永字八法”中的“侧”就说明了书写的时候应该保持笔画的侧势而非僵直,这就说明楷书本身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枯瘦。再者,我们看初唐四大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薛稷等人的楷书作品以及中晚期的颜真卿的字迹都是“丰腴多力”而并非“瘦硬”。由此可见“初唐尚法”的说法实在经不起推敲。
第四,他说到了宋代,由于宋四家以草书最为擅长且注重法度,因而使得宋朝人对于“书法”的理解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不再去追求“晋尚韵,南北朝崇尚法”这样的风气转而重视笔法技巧——因此导致了后世人们对于苏轼的评价越来越低,说他只不过是个善于用墨法的草书家罢了,而并不具备真正的艺术水准。事实上,北宋时期的人们对于苏黄米蔡四人都是十分推崇的。
第五,他提出“唐人学右军,以瘦硬为宗”的观点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单从《兰亭序》这件作品上来看的话确实如此,但若将《兰亭序》放到整个唐代书法发展的过程中来看的话便会发觉它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首先,王羲之以行书为主,而其他人的行楷则多为隶书或草书笔意,故此《兰亭序》给人一种“独树一帜”的感觉。其次,王羲之作书讲究“逸趣”,这一点也是历代书家所普遍推崇的;再加上《兰亭序》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后人很难超越,所以造成了这种错觉。 而事实上,在唐太宗之后的几个皇帝中都有过不少以行书成名的书法家,他们虽然都学习《兰亭序》但每个人的风格却各不相同。例如柳公权、颜真卿等人便都对《兰亭序》进行了改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六,他提出了“晋尚韵,六朝尚法,唐人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国朝尚质”这样一个观点来阐述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然而,这个观点实在是太过片面了些。 总而言之吧,赵翼的书法修养并不高,而且他的作品也不是很出色,只能算是普通人中写得不错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