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五行属什么?
1.《周易》中六爻,三阳为利,二阴为义;四逆为凶,五正为吉。 2.“天有五行御五行,以生万物”(《尚书·禹贡》)。这是说上天的功能就是利用五行之性来生长养育万物。因此天下万物都是依随五行而形成的,那么人也是由五行组成的,所以就有五行之性。人的性格是由五脏的功能决定的,心属火、在物为火,主神明,故性情急躁,肝属木,在物为风,主谋虑,故多忧烦;肾水为主人精神,故主恶梦,脾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好思善辩等等。
3.《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营气归于肺,贯心脉,注皮毛;卫气归于肺,泄出其精,循脉流经;“饮食不入,饥不欲食,饮不欲咽”,是因为脾胃之气不足导致消化吸收及传输障碍所致,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消化系统是“接受和分泌器官”的观点是一致的。另外,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各个部位都有其特定的运动方式,例如手足运动称为外动或外导,胸腹运动称为主动或内导等,而且人体的各部分都参与运动,这就是所谓的“一动无所不动”,这也是现代科学所不研究的,但是又是客观存在的生理现象。
4.《史记》载秦始皇命儒生博士七十人讨论封禅之事,最后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符合封禅的要求,于是只好派丞相李斯去泰山举行封礼,齐地儒生丁先生又趁机建议秦皇在梁父山举行祭地大典,始皇大悦,拜丁先生为郎中令,命他负责此事。但丁先生却以自己年老体衰为由拒绝执行此任务,结果丁先生被腰斩而死。其实丁先生的死与他的年龄无关,而是因为他不是真正的方士。所谓方士就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各种方术的人,他们在当时地位很高,汉武帝时期著名的董仲舒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所以说真正的方士是不会轻易露面的。
5.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有相生相克之性的,五行之间也不例外:木能克土,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土生金,金克木,木又能生火… …如此下去形成了相互制约而又相辅相成的运动规律。这种观点与现代物理学中关于质量守恒的说法很相似:物质不会无缘无故地消失或者产生,它只会改变自身的形态和质量而已。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由此可见古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多么细致。同时,他们还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五行相生相克图来帮助人们进行占卜、预测未来等活动。 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之生死全视乎气,气聚则生,散则死……”他认为只要掌握了气的生成和运动规律就能做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这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了,但却表明了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