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行吗?

刁丞晟刁丞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4年,当时还在读大学,对货币银行学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记得其中有一张表是这样的(部分) 中国M2的增速一直是高于名义GDP的,因此需要注入更多的流动性(钱)到市场上,保持物价稳定(CPI) 但市场本身是有其自身的调节功能的,过多的流动性会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于是就会产生通货膨胀。

因此就存在着一个最优的流通中的货币量(也就是最合适的M2数值) 如果央行少印钱了,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减少,低于最优水平,会产生通货紧缩,经济衰退;如果央行多印钱了,虽然暂时能解决通涨问题,但是会带来新的问题——过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产生通货膨胀。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里的“交易方程式”,后来成为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程。 现在来看,2015年或许是一个例外。

2016年起,M2的增速开始下滑,同时伴随着CPI的上扬。市场再次陷入通涨恐慌。这时候央妈出手,先降息再降准,释放流动性。

紧接着在2017年,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我国央行执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降准,以利率改革和降准置换MLF的方式为中小企业直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发展。

时至今日,回顾过去十几年的货币发行情况,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未来: 当美国加息的预期愈演愈烈的时候,国内央行可能采取的方法依旧是降准、降息,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而一旦美国加息,我国央行必然面临国际收缩货币供给,我国扩表还是缩表的选择题。 如果继续当前这种宽松环境,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产能过剩的行业得到一定喘息的机会,有可能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去产能的目标,同时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国际收水趋势明显,而我国仍然坚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一方面会导致热钱涌入(因为资本项目下外汇管制放开),推高资产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可能再度引起通胀(输入型通胀)。

那到时候央妈可能就要左右为难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