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师爷是什么?

滑帆滑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师爷”这个称谓,一般指旧时称在科举考试中负责代笔作文章的文人(俗称“代笔”);或是指近代以来新式教育兴起后,替人起草信件、合同及其他法律文本的文人(也称“稿员”)。 前者多出现在中国本土,后者则是在通商口岸及殖民地区出现的新的职业群体。

就“师爷”一词本身的含义而言,并没有明显体现地域的概念——无论这个词是来自官话还是粤语。但正如其他许多职业一样,香港作为英帝殖民地,因其特有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使得其师爷群体具有了鲜明的地域色彩——“港味师爷”由此而来。

香港师爷一般具有以下的特征:

1.以文盲率为基准,平均学历低于内地与台湾,但高于海外华人群体;

2.以移民二代为主,对母文化怀有强烈的认同感;

3.母语为粤语,日常交谈用语为粤语,书面用语兼有港式繁简;

4.人生经历简单,多为普普通通的凡人,少有杰出人才;

5.社会地位较低,且普遍自认社会地位低,因此与其他阶层的人员接触极少,也很少受到关注;

6.经济上一般不依赖父母,主要靠个人劳动所得;

7.社会关系简单,人脉圈狭隘,很少涉入政治与社团;

8.与内地往来频繁,常为内地游客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如导游、翻译、代购等,与台湾地区人员往来则较少。

以上几点中,有些是香港师爷所独有的特点,而其他一些则是香港社会中下层人士共有的特征。所以,严格说来,“港味师爷”其实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非规范概念,指代并不明确。要辨别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师爷,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

对于许多生活在大陆的港澳台同胞来说,他们往往自小接受的是英国式的精英教育,毕业后在外国企业、投行、律所等处工作,收入高,社会地位亦不低,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沦落到去给人家写字的地步。而一些真正的师爷,在经历过生活的坎坷后,亦往往不愿承认自己的身份,甚至以卖字谋生而感到羞愧,常对外自称是做外贸或者电脑培训之类的工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