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大银是不是纯银?
先说结论,不是纯的。但比现在的普通白银成色要好一些。 民国时期有一个规定:千足银。也就是含银量99.9%以上的银才叫千足银。而以前是没有这个规定的,所以民国时期的银器不能说全是千足银。 现在国家规定,含银量99.9%以上的称千足银,但是不标注千足银字样的不算。比如同样买了一个银镯子,前面标注了千足银字样,后面又打上了20g/500ct或者925之类的标识,意思是这个手镯是925银做的(相当于现在的S925)。
另外,现在一般商场里的银首饰都是电镀了的,表面有一层镀膜,这层镀膜防止氧化,保持光泽,但是同时也掩盖了原本的颜色。很多顾客会觉得自己的银首饰越带越黑,其实就是镀膜被磨掉了,露出了银色。 而原来银首饰的光泽并不是银本身的光泽,而是化学镀膜的光泽,磨掉的话,就露出本来面貌了——灰色金属色。 这个颜色和铜啊、铅啊这些低熔点金属接近,看起来不是很起眼,所以卖首饰的店家会说我们的银很亮啊什么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
当然,这种千足银的标记也不是一直都有的,有些商家用千足银标志来标示自己销售的银首饰是新的,而不是旧货回收加工的,毕竟千足银价格比一般白银要高不少呢! 所以,如果拿到一个民国时期(甚至更早)的银器,而且上面有千足银的标志,且颜色呈灰黑色,基本可以断定是纯银,而且质地很好;如果没有千足银标志,或者表面颜色为原有的金属色泽,则不一定是纯银,但是也有可能是质量更好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