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谁发明的?

祝裕希祝裕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农历(即中国传统阴历)编制的年历,载于1406年(明朝永乐四年)朝廷所修的《皇明实录》里。这部年历以十二地支为序排列十二生肖,并明确记载了每个生肖对应的农历月份。 这部年历的排序方式与现在的十二生肖排序完全相同。虽然现在有“子鼠、丑牛”等叫法,但“寅虎、卯兔”等说法却不见了,因为这两种称呼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指公历正月和二月。其实这种叫法是明清时期的民间习惯用法,明代田汝成编撰的《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中有“二月二日,谓之春龙节……是以阴历二月二日,俗呼‘惊蛰’。”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到“京师谚曰‘立春燕子来,惊蛰乌龟叫’,言物候之吉祥也!”明朝或更早在南京做官的王应奎所生活的时期,“龟”字还没有简化字,正确写法是“龜”。他的书中提到的“惊蛰”就是现在意义上的“春分”,可见,“卯月”的正月中,“阳和萌动,万物更生”,正是形容惊蛰时节阳气升发的景象。

而现代很多词典都指出,古时“寅”通“耕”,“引伸为首领之意”,因此把“寅虎”解释为“春季开始有了雄虎领头”;又把“卯兔”解释为“春季开始出现兔子”(《汉语大字典》,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这样解释显然是为了迎合“春虎、春兔”的传统说法。当然这样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第一,中国古代祭祀系统中的“五祀”——祀门、祀户、祀灶、祀中泠水、祀厕神紫姑,其中“祀户”的对象是“一家之主”的“天门神”(见《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引汉人郑玄说),而“祀灶”,孔颖达解释说是因为“灶者,司命之所部,君之所敬。”(同上)可见,作为家神之首的“天门神”,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它更像是家庭地位的象征而不是真正管理着一家人生活起居的神祇。第二,古代将“卯”称为“茂”,有旺盛、茁壮之意,如“卯金刀”合成的“铆”字表示的是金属铆接的意思;又比如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兵器“卯榫”(音sǔn),是用夹具使两块木头紧密衔接,这里用到了两个象形字“卯”“榫”。可见“卯月”指的是万物蓬勃生长的月份。第三,如果一定要解释为什么“寅虎”不是春季第一天的首领的话,可以采用清代学者俞樾的“互文见义”的说法,认为“春阳始至,故云‘蛰龙’。龙者,阴阳交感之灵物。”(俞樾.春夕偶成[J].湖楼笔谈三集.光绪己卯春仲朔旦)也就是说,“蛰龙”和“春阳”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春天开始的时候阳气渐渐上升的情况。如此,“寅虎”就不必一定是春天的首领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