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的意思是什么五行?

楼振诗楼振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君”在古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字,有君主、君王等义项。最早金文中的“君”像手握权杖、身着王袍的形象;小篆“君”字形变为上半部为“尹”,下半部为“口”;今文字则承袭了小篆的写法。 古人造字十分考究,“君”字的形变也体现了其本意为“发号施令的人”。《说文解字》释“君”为“尊也。从尹,发音jūn”可证。而“君”的本义也就是做君主或领袖。

《诗经·周颂·元典》云:“俾尔君子,永言孝思。”孔颖达疏曰:“言此祭祀,主祭者必是君王。”(郑玄笺:“君,谓天子也。”)可知,在古代“君”的对象仅限于君王。 不过,随着历史的进程,“君”的字义逐渐拓展延伸到了其他一些身份地位高尚的人身上。《论语·先进》记载孔子与弟子谈人生时,称“先事君,而后事亲”,这里的“君”指代的是官员,因为官员要“事君”,即侍奉君王。《管子·小问》亦载:“桓公问管仲:‘若立公子开,如何?’……管仲对曰:‘不可。君使臣,臣事君之义断矣。’”其中的“君”也是指代的齐国国君。

我国古代除了君王,还有诸侯、大夫等其他等级爵位的人,这些人一般也可称为“君”。比如《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在这里用的是双关语,他所谓的“美人”,既是指自己心中理想的人格典范,同时也是指楚国君王。类似的,《荀子·礼论篇》说的“人君南面而立”的“君”,指的是国君;而《孟子·公孙丑上》所说的“五霸”之“君”,则指的是诸侯。至于《礼记·檀弓下》的“君之适长子”中的“君”,则是指大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