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垣是什么意思?

隆娅春隆娅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垣”有城、墙的意思,“五垣”就是五种城墙(或称边界)。 古人把世界划分成五个部分,即东、西、南、北、中,每部分各有一垣。每个大垣再分成四个小垣,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中的方位。这样,东西南北中就各有七垣,一共二十五个。这二十五垣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和节气密切相关的。 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都有特定的节日,分别是端午节、冬至节、春节以及中秋节。而在这些节日所在的月份则称为“正阳之月”,农历四月是立夏开始,到小满结束的这段时间称作小正,正月是立春到惊蛰这段时期。

在二十四节气里每一个节气都有“三候”的说法,比如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而立春也有“三候”,即“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水泉动”就是说这个节气之后地下水开始涌动,“鱼陟负冰”则是说立春过后河里的鱼儿开始上浮,它们要趁着冰冻还未完全融化的时候捕捉食物,所以有“鱼陟负冰”一说。

古人根据“水泉动”和“鱼陟负冰”的时间节点将正月分为“上元”和“下元”,“上元”是指立春到清明这一段时间,一共有十五天,也就是说从立春日一直到第十五天的夜晚称之为“上元”。而“下元”就是从清明到谷雨的十五天,我们常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实际上应该叫做“上元节”。 为什么要在立春日和一个十五天的时段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呢?这是因为在这期间阳气渐盛,气温逐渐上升,虽然冰雪还未完全消融,但水泉已经开始涌动了,万物开始了新的轮回。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有“五月独见朔(即初一),五月节令未全,此所谓阴气先至,阳受阴霾,故不得极也。”的论述。可见他在强调五月一日的特殊地位时还考虑到月相(朔)的影响。如果只考虑阴阳的变化,不结合月相的因素,那么每个月的初一日都是“正阳之日”。而我们现在的公历日期其实已经考虑了月亮圆缺变化的因素,因此不会出现阴日在月初的情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