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如何解释投资失败?

喻运泽喻运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欲”分为欲求和欲望两种。欲求是希望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它是进取的、积极的;而欲望则是满足自己私欲的,可以是金钱、地位、名声或者其他。佛教认为“一切因缘所生之法,皆为虚妄不实,故一切法都不应取不舍”——也就是说不应该有任何的欲望,因为万物无常,你执着于任何事物都会给你带来痛苦。但是人总是有欲望的,因此就会产生“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你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你不想要的东西偏偏出现,这些都是苦。 那既然一切皆空,为什么还要学佛呢?

小乘认为,众生所以轮回受苦的原因就在于有了“我”的概念,也就是贪着自我的身体、感受以及我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有了自我,就有了欲望,就会去追求。然而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你追求了也是徒劳无功的。你只有消灭自我,熄灭欲望之火,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脱。 所以在小乘看来,一个人如果信仰佛教,就应该过与世无争、没有欲望的生活。

大乘则不同,它认为人有善有恶,因此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修习。大乘认为,人可以有欲望(但要分清善恶),但不可以有贪心。比如你有了钱的欲望,这很正常。但你不能有了钱的欲望就去偷去抢,那是恶。你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去赚取金钱,甚至可以把金钱作为布施的工具,这都是可以的。 大乘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渡”,而不是像小乘那样完全靠佛力加持。当然,大乘也相信佛的力量,但它更重视的是修行者自身的修为。也就是说,你要相信佛陀的智慧,然后努力修学,这样才能证得菩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