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飞白指什么?
关于“飞白”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从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起来的。 最早记载这个概念的,是南朝齐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书契》里提出的。原文如下: “古者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鹄孤燕之雄,螭虬蛟龙之变幻,非夫妙思郁逸,俊才高远,岂能臻乎此哉!” 刘勰这里所说的“遒健”与“飘逸”,其实就是后来所谓的“飞白”和“铁画银钩”(或“铁线”)这两种风格。
至于这二者究竟是什么样子、又分别指的是什么样的笔法,则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了。不过从稍后的书法理论家萧衍的《草书状》来看,似乎可以推断出当时人们对“飞白”“铁画银钩”二者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具体了。原文如下: “善草书者代不相袭,各创新意,法往尽于今时,巧乃不穷矣;故有王尊本、梁鹄、钟繇、魏文帝、晋二王、卫夫人、王羲之、献之等。惟草体流别,诸家有数:或含章守度而不足于流动者,蔡邕、韦诞是也;得之自然,而不假规度者,皇象、索靖、陆机是也;工于用律,而少变趣者,张芝、邯郸淳是也;笔迹劲利,而趣变如龙蛇者,卫伯道、杜畿是也;工于用笔而成章者,崔瑗、韦诞是也;善于作势而多疏放者,韦诞、皇象是也。观其法往,并得之天然,非为繁易以求称势耳……然观古人草行之际,莫不点画峻激,如珠落盘;纵横不穷,殊犹舞剑之势也。昔伯英之书,章虽不同,而点划之法皆如一辙……” 文中对历代草书大家的特征描述甚详且具代表性,其中“点画峻激,如珠落盘”一句显然就是指“飞白”的特征,也就是说此时的书法家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飞白”是一种特殊的笔法。 再往后,北周的宇文泰、周武帝在论及王羲之书法的时候都提到了“飞白”这个词儿,这是书法史上第一次以“飞白”来专指一种特定的笔法。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之所以能够被奉为贵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周武帝对王羲之一家书法的评价:“王羲之书,字势雄健,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这可以说是后来人们将“飞白”视为“遒健”风格的典型象征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