晡字五行属什么?

桓妮雯桓妮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文字中,“哺”字作“尃”或“甫”解,是“布”的本字;“布”是“尃”或“甫”的声符兼符号化后的形符;“晡”即由“布”演化而来。 “晡”(bū)字今音读作bu1和po4,各本《说文》读音相同,并注:“徐邈音蒲。”可见今音二音皆属入声去声。 《广韵》所收“晡”字有两读,bu2和po3,并注:“亦作‘餔’、‘晡’。”其源出《集韵》。

《集韵》收录“晡”字有四音,分别是pu5、bo2、po3和fu3,并注:“一音步呼切。”可见上述两读皆来源于此。值得注意的是《集韵》中所列四音中,除了一音与今音相同外,其他三音均与今音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说今音是“继承”了唐代的读音,而唐音又是由魏晋南北朝的语音发展而来。

至于“晡”字的古代音变规律如何,由于史学界一直对中古音系研究不够深入,至今还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不过我们可以参照“不”字的变化来推断一二。 “不”(bu2)字在古音系列中变化比较复杂,先秦两汉时期念bou1,魏晋南北朝时念buo4,隋唐以后念bu2。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期间,“不”字发生了浊上归去的过程;而在唐宋之后,“不”字又恢复了清音,可见浊上归去的反辅过程在这里被阻断了。如果按这个演变推测,那“晡”字本来应该念bu2,是在明代或者更晚才变成po4的。

然而实际情况似乎更加复杂。“不”字在东汉桓帝时不但发生了浊上归去的现象,而且在此之后还发生了声调分化,一部分保留去声,另一部分变成阳平(见王力《汉语史》)。那么“晡”字是不是也一样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