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上几种文字?

国维珈国维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徽上的五种少数民族文字(按从左到右顺序)为维吾尔文、蒙古文、藏文、哈萨克文和朝鲜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制的两种文字是汉文和蒙古文; 香港使用的货币上的英文“HONG KONG”和中文“香港”合为一种字体,而人民币上采用的蒙古文和满文已作废,但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另外在台湾地区法币上曾经采用繁体中文和日语两个版本,现在虽已不用,但在台湾仍是法定货币. 简言之,现行中国货币上共有七种不同的文字。它们是:简繁汉字、蒙古语、波斯语、阿拉伯语、朝鲜语、威尔士语和英语。

一、现代纸币上的文字 1948年12月1日发行的人民币初版50元券,是新中国正式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当时战乱刚平,百废待兴,这套人民币共印制了七种文字,包括:简体字、繁体字、蒙文、满文、阿拉伯文、希腊文和拉丁文,而俄语和希伯来文也在一些面值上出现过。 这7种文字一直沿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期间因为政治原因,我国政府曾数次对汉字进行简化和整理,从1953年开始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开始,简化汉字在纸币上得到沿用。 到了1964年,国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为了体现民族政策,满足少数民族消费的需求,央行开始印制蒙、满等少数民族文字的钞票,这些钞票与同时期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同流通至1980年。 1987年和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发行了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在这两套人民币中,除了一角币外,其他币值均没有采用简繁汉字,而是采用了蒙古文或哈萨克文。直到最近一期2015年版第5套人民币,才重新加入了简繁中文。

除了纸币以外,我国的硬币也出现过多种文字。比如,作为硬通货使用的金属币(铸币)曾经在1953年至1979年间使用过罗马数字和希腊字母作为标记。而从1980年起开始发行的普通纪念币中,则出现了阿拉伯语、俄语和汉语拼音。

二、历史上曾出现的其它文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曾有不同政权在不同地区同时存在的情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的版图并不限于今天我们所知的境内。在这一时期,曾使用过多种民族文字,其中就包括蒙古文中所说的"托忒"字体(用于新疆和东北地区)、满文中所说得“无卷草体”(仅用于东北地区)以及巴利文(仅用于西藏地区)。

值得提到的是,在我国古代南方部分族群所使用的文字,有些至今仍无法解读。这些文字很可能属于象形文字或者表形文字,与今天的汉语毫无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