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鞭草的根有什么作用?
中药里的虎鞭草是马鞭草属植物。《中国药典》里有收载,别名狮子草、山芝麻等。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利湿,散瘀消肿,解毒。主湿热淋证,尿痛尿急,带下病,水肿,泻痢,黄疽,痢疾,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历代古书对虎鞭草的功效均有记载。
唐·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中记载“去风热。利小便,止渴。治喉痹”。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煎汤洗目,止风赤眼;煮汁服,治黄疸;捣膏敷,治疔毒疮疖。”清·张璐所著的《本经逢源》中也指出:“治水气浮肿,利小便,除湿热,消痈肿。”当代名医叶桔泉教授在《中草药学》中详细论述了虎鞭草的药理作用,其中提到:“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利胆退黄……促进胆汁分泌,排除胆道积存毒素而具有利胆退黄的功用”“利尿和抗氧化。利尿的作用可抑制肾脏对水液的吸收,增加尿量,从而起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了虎鞭草的这些作用。刘富荣[1]等研究证实,虎鞭草醇提物及挥发油均能显著降低小鼠的游泳时间,延长麻醉大鼠的缺氧时间,提示其具有抗疲劳、耐氧作用。李月敏等[2]发现,虎鞭草水煎液和醇提液可以显著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缓解巴豆油所致小鼠耳朵肿胀和小鼠肉芽组织增生,表明其对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孙艳侠等[3]的研究显示,虎鞭草提取物可降低CCl4诱导的急性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减少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下降,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并且可以显著修复受损的肝脏细胞膜,显示出良好的保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