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结局?

历紫昕历紫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开篇就感慨“满纸疮痍,掩卷哀毁者不鲜”,这虽是一句感叹,但也是对其自身命运的隐喻。《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高鄂续。高鄂是曹雪芹好友,续作后四十回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相当成功的,基本上保持了原作的风格,完成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但是终究是他人笔下车驽,无法企及原作文学价值的高度。虽非天壤之别,但确实云泥之别,读者读后观感不同也是常理。

《红楼梦》问世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便是其诗词曲赋,这也不免让人深省,一篇作品的最关键的在于文学性,其他都是如虎添翼。至于《红楼梦》为何以诗闻名,缘由大略也不过以下几点:

一、《红楼梦》中诗的作者大多为书中主要人物,并且有较明确的人物个性身份,这些人物的命运与诗词紧紧联系,诗词成了他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这也更彰显出诗的生命力。

二、《红楼梦》中的诗既不同于以往诗歌的“文以载道”,又有别于清代诗坛“拟古”的风气,更有超越之前所有诗歌的“个性”与“情感”。虽然《红楼梦》在表现“情”的时候并非一定要依靠诗歌,正如第二十八回写道:原来林黛玉的心,只有三分脾气,却治下了许多恼人。有时忌刻,有时豁达。情感如此,性情亦然。他在那日见了宝玉,就满眼流泪;平日不大见,见了就一定要弄哭他,出去也不罢手,虽然默默无情,到底眼比心意到,仍是拿他相貌风流,心中顿足而已。可恨宝玉痴迷,不知挽留,如此就看着他走了,自己心中还痛惜,真是无可奈何,虽不知将来如何,他这一去,得无缘合解,也不知何日是了?这不知那几句,是心中积郁已久,到了那日见景生情,借题发挥。叹黛玉才情虽有,却无发挥之处,真是“聪明冤恨”。

三、《红楼梦》中诗的体裁多样,语言不拘,形式多样。大致有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绝句、散曲、歌谣、酒令、谜语……诗的主题涉及言情、咏物、咏荒、怀古、讽今、感叹身世等等。而且诗中有议论、有抒情,有想象,有的诗甚至通篇用对话和叙述的方式,正如第五十五回《红楼梦》中写柳湘莲与蒋玉涵所云:“小生既认卿霞友,卿可认小生为友乎?……”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

《红楼梦》之所以为《红楼梦》,不只是因为其中有很多诗词,这些诗词都是曹雪芹经过千选万选,为凸现每个人物的特点,或为串联线索,必不可少。所以,在《红楼梦》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有诗句,更多的是文学背后所承载的一段段历史、一段段唏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