阝五行属什么?

充紫瑜充紫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字偏旁部首中,“耳”部、“口”部和“邑”部的字最为特殊。 “耳”部所有字的发音都跟耳朵有关; “口”部所有字的发音都和嘴巴有关(除“古”); 而“邑”部(包括“阝”部)所有的字的读音都与城邑的名称有关——这个规则只有现代汉语如此。 古人根据发音造出了这些形声字的形旁。而今天我们已经搞不清楚当初的用意了。比如我们只知道“阜”是土山的意思,但是为什么“士”“丘”为“阜”旁呢?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上面那些规律都是在简化字的规则下面建立的,而且只是对现代汉语而言。 我们不妨把甲骨文等古文字作为我们的基础,看一看这些偏旁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看“耳”部。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像人的耳朵一样的图形——“厂”代表人的头部轮廓,两横像是人耳的形状,而中间一竖表示头部的横线。所以这是人头的象形字,而不是耳朵的象形字。而在金文中,上面的竖线变成了点,看起来更像一个人头了。小篆中则进一步将“厂”省去了,这就是今天的“耳”部。那么为什么人耳要取名为耳呢?这就不知道了。 在说完耳后就要轮到最神奇的“邑”部了。在殷商时期,邑字是个会意字,从“㫄”从“阝”或从“阜”会意。这里的两个形状都是土堆的样子。《说文解字》认为这个土堆是用来记号祭祀的地方:“邑,国也。从㫄从示。所祭地也。”也就是说这两个字形原本不是同一个字。后来才合二为一。但这里却出现了个有趣的问题:阜为土山的意思,那为什么阜会是邑的字根?这恐怕是后人想当然的事情了。在商周的铜器铭文中,凡带有邑部的字多从“㫄”不从“阜”,例如大盂鼎“令邑人”,毛公鼎“乃敢告邑子”等等,而只有少数几个从“阜”而不从“㫄”,大概是因为字形相近的缘故吧。

璩德帝璩德帝优质答主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周易》与五行关系的探讨中写过一篇长一点的解答。 在此把问题的简化一下,就讲一下“阝”字的问题吧! 对于这个字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形旁。其意义应该属于象形的范畴内。所以它的读音也应该符合象声的音律规则。 另外,从字形上来看,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字(虽然笔画少)——由两个部分组成。在发音的时候,可以有两种方案进行选择,一是发成二声四声,二是发一声三声;至于哪一种更适合,还得看具体情形来定。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猜测而已……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还请不吝指出!谢谢! @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