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包油脂翡翠是什么?

祝郝祝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皮包油”和“豆种”,一直是行业内比较公认的,描述翡翠透明度(通透度)的术语。 “皮包油”——行内俗称“打蜡”,主要用来形容翡翠表皮的透明度,当翡翠表面的光泽感如同表面镀上一层透明蜡般,肉眼直观感觉“亮晶晶”“油汪汪”时,我们就可以形容该翡翠的“皮(表层)包着油(透明光泽)”了;而倘若这层“油”从表皮延伸到内部,直至肉眼直接可以观察到内部的纤维结构,那就可以用另一个更直观的词语来描述——水头足。可见,“皮包油”(打蜡)与“水头”正相反,它所表示的“透明度”极低。当然,这里所说的“水分”是指光线在天然翡翠中的漫反射情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皮包油”与“豆种”虽然都反映翡翠的通透程度,但前者强调的是透明光泽由外表向里延伸的情况,后者描述的则是半透明至微透明状态中,晶粒间排列状况。两者虽有联系,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同一概念。 那么,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快速区分“皮包油”与“豆种"呢? 其实也不难,当我们在自然光下观察一块翡翠时,若发现其透明度呈现“外透内聚—半透明”的状态,且表面光泽显蜡状,我们就可断定这是一块“皮包油”的翡翠;而如果看到的翡翠呈“透明一水润”的状态,且表面光洁明亮,那么它就是一块“豆种”的翡翠。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水头”不一定就有“豆种”,因为部分“糯种”翡翠也可达到“水头”满盈的标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