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拆分母基金?

米语米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关于“怎么拆解”,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说应该从估值和风险控制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主动管理还是量化投资,只要是投资基金,本质上都是通过一种基于概率的决策方式去挑选标的进行组合投资,以期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如果我们对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的要素指标:

1、收益:R = \sum_{t=1}^{T}{ r_t } \quad (1) 其中r_t 是第t期的收益率; T是期限; R是对应于期限的收益总和。

2、风险:\sigma^2 = \frac{1}{T}\sum_{t=1}^{T}{ \sigma_{t}^2 } \quad (2) \sigma_t 是第t期资产的波动率;

\sigma^2是总体的波动率。

我们一般根据标准差或者方差来描绘风险的特征。 当然,对于风险还有更精确的衡量方法,这里为了表述简单我们直接采用以上定义的 \sigma^2 作为一个综合的度量。

(二)其次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基金值得拆解? 通常来说我们认为一只基金的业绩表现如果出现了下述情况之一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了:

1.长期业绩差强人意甚至屡败屡赌 —— 长期业绩亏损甚至是连续的亏损应该作为我们考量基金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支基金短期业绩的好坏并不能作为评判其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虽然短期业绩不佳的基金有可能后面翻盘重获新生,但这样“赌博”般的风险是我们所不愿意承担的。

2.高低收益差异巨大 —— 如果一支基金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能够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收益,或者能在同样收益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更低的损失,那么这支基金对我们的吸引力自然是更大一些。

3.择时能力极弱 —— 所谓“择时”就是选择买入或者卖出资产的时间点,一个优秀的基金不仅仅要在宏观环境合适的时候做正确的决定,而且要在错误的时候勇敢地认错及时止损。如果一个基金总是在最好的时候买的不够多,在最坏的时候又死扛不放,这样的操作自然不会给我们带来满意的回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