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是哪位书法家纪念?

司君伟司君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祭侄文稿》是唐代文学家颜真卿为祭奠叔父颜杲卿(字晨明)而写的悼亡之文。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唐琅琊临沂人,祖籍兖州曲阜。出生于官宦世家,五世祖颜师古是东汉太尉、著名的文字学家;曾祖颜元孙曾任中书令,封鲁郡公。父亲颜惟贞,官至太子太保。李林甫执政时,为了拉拢颜真卿,把他的妹妹嫁给颜真卿做妻子,这样颜真卿就成了唐朝宗室女驸马。

颜真卿自小聪明好学,有俊才,尤擅长行书与真书。他博学多才,擅长草书、楷书、隶书。其作品筋骨丰腴,气势磅礴,自有一种雄浑苍劲的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他与二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初唐人书中的“五绝”。

天宝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正月,安禄山率军攻占洛阳,随后进攻长安。当时玄宗派太子李亨驻守咸阳,命京兆尹魏泽为副留守。然而李亨不能控制军队,部下多不奉命。这时颜真卿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去劝谏李亨,李亨这才勉强领兵前往,在潼关迎战安禄山。

由于军粮不足,李亨打算放弃渭水以北的土地,退守蒲关。对此,颜真卿极力劝阻,认为不可弃地,否则军心涣散。李亨最终听从了颜真卿的建议,坚持到了唐肃宗即位。至此,颜真卿已显露出他正直敢言的性格特征。

由于他的家族世代为官,且他一直担任地方和中央的要职,因此认识很多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人都与他关系很好。同时,他还结识了一些社会名流,如王毛仲、崔涤等人。

开元末年,李林甫十分嫉恨拥有众多幕僚的颜真卿,就编造借口诬陷他,说他在河北打仗时,收受贿赂,纵容士兵抢掠百姓。于是玄宗派人到河北察访。结果并没有搜查到颜真卿违法的证据,反而查出他大量赈济贫困、善待士卒的行为。经此一事,李林甫倒台,颜真卿也由此升官。

不过,这种官运亨通并未持续多久。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玄宗在四川,肃宗在北京,颜真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又再次犯了说话直起的毛病,一时口快,说出了“陛下宜速归京师,臣等愿随扈从”的话,惹得肃宗很不高兴。他被改任为刑部尚书,没过多久,又因奏事不合肃宗的心意,被贬为楚州刺史。

后来由于淮宁军节度使王承业办事不力,导致唐朝在淮西的领地受到韦坚叛军的威胁。为了解淮西之围,朝廷任命颜真卿为大司马,让他携带黄金五百斤,到洛阳募兵。然而当他到达洛阳后,却因为没有得到唐廷的授权,被河南尹李勉扣留。

这件事让颜真卿深感失望,原本他就怀才不遇,现如今更是觉得自己老来无用,于是就在河南的嵩阳书院度过了两年清苦的岁月,一心教徒讲学,著书立作。直到唐德宗即位后,他才再度被重用,先后担任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刑部尚书等职。

建中年间,卢杞诬告宰相赵憬、崔宁与人勾结欲谋杀皇帝,将两人下狱。本来这件事和颜真卿没多大关系,可是卢杞因为先前被真卿拒绝而心怀耿耿,就此借机报复,上书诬陷真卿与二人同谋。德宗信以为真,立即下诏通缉真卿。

这时,颜真卿早已得知消息,在家备好行装,以待逮捕。不久,朝廷使者赶到,将颜真卿逮捕。在前往洛阳的途中,使者对真卿说道:“天子闻公恶病,特令赦公。”说完便将一封赦书交给真卿。原来,德宗知道真卿患有恶病,不忍杀害,特意施恩饶恕。只不过没有直接释放他,而是将其流放崖州(今海南)。

德宗兴元元年,即公元784年的春天,年近七十的颜真卿由道州司马改任郴州长史。这一年他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争座位帖》,发泄自己对权臣武惠妃专权的愤懑之情。只可惜此文写得刚劲有力,字字咬牙,却不被德宗赏识。相反,朝中权贵看了之后却大为忌惮,于是纷纷找借口排挤他。

不久,德宗下诏让颜真卿赴任豫州刺史,旋即又改任青州刺史。虽然职位有了变动,但是颜真卿心中却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可以离京赴任了。只不过让他感到失落的是,这次他没有获得皇帝的赦免,因此必须随身带着镣铐入狱。当行至郑县时,德宗想起颜真卿曾为李林甫辩解,又无端受谪,不由心生愧疚,便特地下旨释放了他。

贞元元年冬天,已经七十六岁的颜真卿被召回京师,任命为吏部尚书。虽居要职,但仍然每遭权贵嘲讽。有一次吃饭,皇亲国戚韦丹开玩笑地对他说道:“先帝知道你老人家贫贱,所以特别恩赐,让你吃白米饭!”话里满是嘲笑的意思。

听了这话,一向老实本分的颜真卿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其他人见此情形都大吃一惊,没想到老实人发起火来,气场如此强大。

其实,像韦丹这样的玩笑,在贞元年间并不是孤例。据载,每次朝廷举行宴会,权贵们都在等着看老实的真卿发火,然后取笑他。然而让他们大失所望的是,无论他们如何挑衅,怎么挖苦,这位尚书大人就是脾气不发,大火不冒。最后只能悻悻而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